本報記者 任利 王依/文 本報記者 孟宇光 霍艷恩/圖
  本期“求證”支持單位:
  河北省中醫葯研究院
  山楂、杏仁、蓮子……這些藥食兩用的藥材,在藥店里有售,在超市裡也有銷售。不過,藥店里的標價往往高出超市裡幾倍。長期以來不少市民認為,超市、商店里售賣的與藥店銷售的根本不是一回事,藥店貴得有道理。那麼真的是這樣嗎?本報記者向河北省中醫葯研究院的專家進行了求證。
  採訪
  超市PK藥店賣的一樣嗎?
  在青園小區附近一家藥房門口,市民郭先生告訴記者,他購買百合、枸杞子這些藥食兩用的藥材時,絕對要從藥店里購買,因為他覺得超市裡賣的與藥店賣的絕對不一樣,但問及區別在哪兒,郭先生則稱“說不清楚”。
  記者在幾家藥房門口採訪了10位市民,其中8人認為藥食兩用的藥材藥店里銷售的與外面的有區別。“我經常會買點百合,但只是從藥店買,儘管貴點,不過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藥材。”69歲的馬女士說,藥材就該從藥店里買,超市裡買到的百合絕對沒有藥性,只是普通食物。
  “怎麼會有區別,有區別為什麼還叫同一個名字?”來藥店買藥的韓先生則認為,藥食兩用的藥材無論超市、藥店售賣的無任何區別,有從事中醫的朋友也告訴他沒有太大區別。“藥店的那麼貴,為什麼要選擇貴的?”
  調查
  藥店價錢比超市貴幾倍
  9月22日,針對山楂、薏米仁、杏仁、百合、蓮子等這些藥食兩用的藥材,記者走訪了多家藥店、超市、市場,發現藥店的價格均高於超市、市場價格,有的甚至高出幾倍多。
  在一家超市裡,該超市售賣的枸杞一斤標價為26.9元,最高的為48元一斤。但在記者走訪的幾家藥店,枸杞價格均高於26.9元,一家藥店甚至一斤就要150元,是超市最高價的3倍多。對於功效的問題,記者在藥店、超市裡也得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。超市的工作人員稱“沒有區別”,藥店的工作人員則稱“那肯定不一樣啊”。
  超市內薏米的價格為1斤15.8元,一些批發市場價格則更低,接近10元。而記者走訪的3家藥店價格則分別是一斤23元、18.5元、38元,沒有一家低於15.8元。
  多家藥店的工作人員稱,超市裡售賣的藥食兩用的藥材根本無藥效,只是普通食物。對於原因,各家藥店的說法也是五花八門,有的稱種植方法不一樣,有的稱處理手法不一樣,還有的則稱不是藥材的產地。
  求證
  藥食兩用中藥“因藥而異”
  9月22日,記者就此採訪了河北省中醫葯研究院的專家。該院綜合辦公室、康復科主任王麗麗介紹,藥食兩用的藥材“因藥而異”,有的超市和藥房賣的不太相同,有的則沒什麼區別。
  兩者的區別主要有兩點,一是藥店出售的部分藥食兩用藥材是經過炮製的,通俗來說就是經過了加工,而超市出售的則沒有這一道工序。比如薏米,超市買來的是生的,藥店則是“熟的”。
  其次,藥食兩用的中藥也會因其產地、等級的不同而出現品質的差異,比如氣候、土壤等條件的不同會使其藥用成分產生細微的差別。藥店里出售的部分藥食兩用中藥的藥用價值會更高一些,但並非全部如此。
  王麗麗稱,在衛生部公佈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中藥名單中,有些中藥如黑芝麻、紅小豆、大棗等,更傾向於作為食物,在超市廣泛銷售,醫院和藥店已很少配備。
  藥食兩用的中藥到底該去藥店買還是去超市買?王麗麗稱,要看用途。中藥通常作為復方配用,很少單一使用,如何配合、劑量多少需要有醫生的指導,即使是藥食兩用的中藥,也建議去藥店按醫囑成服抓藥。如果市民僅僅是想要將某種中藥作為單一味的食物食用,以達到養生、保健的目的,則完全可以去超市購買。
  小貼士
  這些既是食物又是藥
  丁香、八角茴香、刀豆、小茴香、小薊、山藥、山楂、馬齒莧、烏梢蛇、烏梅、木瓜、火麻仁、代代花、玉竹、甘草、白芷、白果、白扁豆、白扁豆花、龍眼肉(桂圓)、決明子、百合、肉豆蔻、肉桂、餘甘子、佛手、杏仁(甜、苦)、沙棘、牡蠣、芡實、花椒、赤小豆、阿膠、雞內金、麥芽、昆布、棗(大棗、酸棗、黑棗)、羅漢果、鬱李仁、金銀花、青果、魚腥草、薑(生薑、乾薑)、枳椇子、枸杞子、梔子、砂仁、胖大海、茯苓、香櫞、香薷、桃仁、桑葉、桑椹、桔紅、桔梗、益智仁、荷葉、萊菔子、蓮子、高良薑、淡竹葉、淡豆豉、菊花、菊苣、黃芥子、黃精、紫蘇、紫蘇籽、葛根、黑芝麻、黑胡椒、槐米、槐花、蒲公英、蜂蜜、榧子、酸棗仁、鮮白茅根、鮮蘆根、蝮蛇、橘皮、薄荷、薏苡仁、薤白、覆盆子、藿香
  (原標題:食材藥材“傻傻分不清楚”超市藥店賣的一樣嗎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25goauf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